欢迎访问安徽路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网!
0556-5523718
设为首页
加入收藏
一双红棉鞋
在我家的鞋柜里,一直留存着一双红棉鞋。
它是见证我们搬家历史的唯一物品。人到中年,多次搬家,至今搬了三四次啦。每次搬家,我首先就把它纳入为搬家而准备的那又大又厚的袋子里,放在行李车上最安全的位置。一到新家,首先就查看红棉鞋。看到它安然地躺在袋子里,心就踏实下来。就这样,这双红棉鞋一路颠簸地陪伴了我二十多年。
这双红棉鞋,是在我生完孩子后,母亲亲手为我制作的。
那年冬天,天气特别寒冷。我的身体机能因生孩子而下降,经常感到手脚冰凉,“怕冷”成了我的口头禅。母亲到我家,看到我这个样子,就默默地记在心里。
回家后,母亲开始在左邻右舍家里搜刮鹅绒。一双棉鞋需要好几克鹅绒,而一只鹅拔下来的绒不到一克。鹅绒的收集,母亲花了不少的时间。
随后,她开始准备鞋底工作。她找来大量的碎布,在鞋样上面,一层又一层用浆糊粘上。鞋底的层数越多,保暖性能就越好,因此,母亲粘了一层又一层,直到达到最大的厚度。鞋底粘好后,母亲把它放在太阳下曝晒。晒到一定的程度,母亲用特大号的针穿上麻绳捻成的线,开始纳鞋底。厚厚的鞋底,母亲一针一线一板一眼,日复一日,直到整个鞋底扎扎实实成了一个整体,才算大功告成。鞋底纳好后,再用裁缝用的剪刀费很大的力气裁成跟鞋模一模一样。这样鞋底才算完工。
完成鞋底,母亲又开始寻找鞋面和鞋帮布。母亲平时自己的穿着就很注重搭配。鞋面和内衬的搭配,母亲也是格外用心。她找来在那个时代特别时髦而难得的紫红色丝绒做鞋面,蓝底黄花的绒布做内衬(绒布起到保暖的作用)。将鞋面和内衬缝上后留一个小口,装入她四面八方寻来的又轻又柔又暖和的鹅绒。鞋底最上面也垫上鹅绒,然后用绒布封住。鞋帮和鞋底反面缝合后,一双漂亮又保暖的红棉鞋就呈现在我的面前了。
记得小时候,我们家所有人的鞋子,从没有在市场买过一双,都是母亲在繁忙的劳务之余,放弃休息的时间,戴着老花镜,一针一线纯手工缝制而成的。平时,母亲都能保证我们不赤脚。每年农历新年,母亲还要保证家里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新棉鞋。新棉鞋总得在年三十晚上做好,确保我们姊妹五人在大年初一都能穿上。
我总记得,每逢过年,母亲总是最忙碌的人。忙完年夜饭,大人们在文娱,孩子们在嬉闹,母亲收拾好厨房,则又赶忙将未完工的鞋子连夜赶工出来。母亲就这样年复一年地为我们操劳着,把我们穿得漂漂亮亮,体体面面,而自己却很少买这买那。
母亲除了照顾我们五个孩子的吃喝拉撒睡,还要一个人担起这个家的内外重担。父亲忙于工作,无暇顾及家庭。家内,她柴米油盐酱醋茶琐事全揽。家外,她又要同男人一样,在队里挣工分养家。平时,还要操心我们五个孩子的学习。母亲对我们的学习手下从不留情。
记得我上初中时,我身边的姐妹都辍学回家,到镇上的工厂上班,每个月都有不菲的收入贴补家用。我的心也痒痒的,也想像电影里一样,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,不想念书了。母亲发现了我的这个歪念头,从不打孩子的她,那次却狠狠地用木棍把我往死里打。最终,我没能逃脱母亲的“魔爪”,乖乖地背起书包,心不甘情不愿地上学去了。
现在安逸的我,真的很感激母亲的那次毒打。要是没有母亲的那次“狠心”,我也就没有了现在稳定的工作和生活。我也会像千千万万的农民打工者一样,颠沛流离,辗转于各个城市之间;我也会长年累月在外打工赚钱养家;我也会顾不上自己的家庭和孩子。
一双红棉鞋,百分母女爱。
时至今日,每年冬天,我都会穿上这双红棉鞋,让自己的双脚深深地感受着这软绵绵的暖。这暖流,一直从脚涌到了心头,让我深深地感受着母爱的温暖,幸福感满满!(胡桂英)